欢迎访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官方网站!
大赛动æ€
17
2018-12
关于征集2019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各主题赛事承办单位的函
学位中心〔2018〕94号关于征集2019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各主题赛事承办单位的函各有关单位:201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将继续共同举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下简称系列大赛)。现征集2019年各主题赛事承办单位,有关事项说明如下:一、大赛背景为主动服务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局,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教育部学位中心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自2013年起共同举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系列大赛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行模式,打造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助力国家急需重点发展领域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六年来,系列大赛为40余万在校研究生提供了创新、交流、展示和就业的平台,得到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成都市、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电子学会以及华为等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深度参与,促进了研究生创新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目前,已初步形成院系、学校、省级学位管理部门等层层组织参赛,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支持赛事的活跃局面,在研究生群体有了较强的号召力,在社会上也有了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系列大赛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办赛方向,以赛育人、以赛立志,增强研究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导向,助力国家急需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坚持发挥社会各方作用,政产学研用协同办赛,协同创新;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助力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促进高端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融合对接。系列大赛将努力打造成在研究生中有吸引力、在业界中有影响力、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有贡献力的品牌赛事。二、2019年主题赛事为更加契合国家急需、优先发展领域的战略需求,根据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基础研究、智慧社会、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智能制造、能源体系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2019年,系列大赛将设置如下10项主题赛事:1.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2.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3.数学建模竞赛4.电子设计竞赛5.创“芯”大赛6.人工智能创新大赛7.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8.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9.能源工程与装备创新设计大赛10.专业学位案例大赛(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会计案例大赛)各主题赛事介绍详见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三、申办基本条件研究生培养单位、地方产业园区及企业均可申报承办赛事。申报承办赛事的单位应满足如下基本条件:1.申办意愿强烈,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人力基础;2.满足举办赛事所需的场地、网络等硬件需求;3.研究生培养单位相关学科基础良好,产业园区有赛事主题相关领域的产业基础,企业从事赛事主题相关领域的生产和应用;4.能够自主面向社会筹集办赛经费;5.取得属地政府支持的单位优先。四、申请办法请拟申办相关主题赛事的单位,撰写申报书并加盖单位公章,于12月27日前,递送教育部学位中心。申报书内容包括申办单位基本情况、场地设施及人力财力保障情况、各级各类赛事承办经验,申办主题赛事相关领域学科建设情况等。有地方政府支持的,请另附政府公函或证明材料。五、几点说明1.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能源工程与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是新设立的主题赛事,2019年首届赛事分别由发起高校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2.专业学位案例大赛的承办单位,由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相关规定和程序确定,不在此处征集。六、联系方式联系人: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工作处王昭联系电话:010-82378758传真:010-82378753电子邮箱:yc@cdgdc.edu.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号同方科技大厦B1812附件: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近五年承办单位名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8年12月14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近五年承办单位名录主题赛事年份届次承办单位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2014第一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第二届武汉大学2016第三届北京大学2017第四届西南交通大学2018第五届中山大学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2015第一届西北工业大学2016第二届国防科技大学2017第三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第四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数学建模竞赛2014第十一届天津大学2015第十二届北京交通大学2016第十三届重庆大学2017第十四届西安交通大学2018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大学电子设计竞赛2014第九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第十届杭州利尔达科技园2016第十一届上海嘉定工业园区2017第十二届惠州市政府2018第十三届南京江北新区创“芯”大赛2018第一届清华海峡研究院专业学位案例大赛(公共管理)2017第一届浙江大学2018第二届复旦大学专业学位案例大赛(会计)2017第四届中山大学2018第五届西南财经大学
22
2018-11
“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最终获奖名单
各参赛单位、参赛队伍:经过十天的公示和复审,“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所有申诉都已经复审完毕。现将获本届竞赛一、二、三等奖及成功参与奖的正式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附件:1.“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最终获奖名单2.“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最终获奖名单3.“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最终获奖名单4.“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最终获奖名单5.“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最终获奖名单6.“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F题最终获奖名单
24
2018-10
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2018年10月20日-21日,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本届赛事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来自全国67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58支参赛队伍经过现场展示、封闭答辩等环节的激烈角逐,经专家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审议,评选出了一等奖作品16部、二等奖作品48部、三等奖87部,评选出了24家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和16名优秀指导教师。获奖名单如下:优秀组织奖序号高校名称1西安科技大学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厦门大学5武汉大学6华北电力大学7西安理工大学8北京邮电大学9上海大学10浙江大学11上海海事大学12中南大学13江苏师范大学14武汉理工大学15西安工业大学16华中师范大学17西安邮电大学18陕西科技大学19深圳大学20江苏大学21浙江理工大学22济南大学23华南理工大学24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级奖获奖作品序号学校作品名称奖项1武汉大学时空精准感知的机器人规划、控制一体化智能终端一等奖2武汉大学DDeye:便携式智能运动跟踪自拍机器人一等奖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基于肌电运动感知的手语翻译系统一等奖4电子科技大学基于类脑记忆切片的视觉定位方法及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一等奖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种多策略文档协作处理系统一等奖6浙江理工大学InterFlow一等奖7上海大学戏演文物情话中华一等奖8厦门大学心健康一等奖9武汉理工大学AI表情捕捉与复现一等奖10西安工业大学蓝牙语音加密通信设备设计一等奖11江苏大学可见光可控数字调制文件传输系统一等奖12济南大学绿色空间站一等奖13华北电力大学线路绝缘修复机器人一等奖14浙江大学秘罐一等奖15南京大学智能新生儿黄疸检测分析机一等奖1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鲲物”大型设备共享管理平台一等奖17深圳大学实时监测与评估健身状况的智能手套系统二等奖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行为智能检测与预警系统二等奖19石河子大学棉花蚜虫预警监测二等奖2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请答道plus”智能签到互动平台二等奖21上海海事大学基于增强现实与物联网的船舶电子手册二等奖22南京理工大学基于TEE的物联网智能设备远程检测系统二等奖23厦门大学在线实时监测与操控的光镊移动终端系统二等奖24上海海事大学现代船舶智能无线移动控制板的设计与开发二等奖2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timekeeper二等奖26湖北大学方塘—基于智能书柜的图书共享平台二等奖27上海理工大学蓝牙交互的运动状态识别手环二等奖28武汉大学JoinReal-AR城市地图社交平台二等奖29西安科技大学有载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智能控制器二等奖30中北大学基于北斗卫星数据传输的远程海员体征监测设备二等奖31深圳大学基于声学原理的手势识别与文本输入系统二等奖32西安理工大学高压电网检测卫士二等奖33陕西科技大学基于STM32的主动降噪智能椅二等奖3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食记二等奖35武汉大学Smartkeep二等奖36北京邮电大学乐享其约—国内领先的微信预约系统SaaS服务商二等奖37宁波大学易视检测二等奖38云南师范大学个体化CT立体可视APP-iCTVie二等奖39浙江海洋大学船舶油耗检测系统二等奖4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平安城市慧眼平台二等奖41浙江大学I-Navi基于智能手机的室内导航系统二等奖42西安工业大学智能停车应用-E-key二等奖4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电导航助手二等奖44武汉大学LiDAR多传感器移动智能测定一体及监测预警系统二等奖45上海交通大学疼痛轨迹-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疼痛评估智能产品二等奖46厦门大学基于水声定位的救援监测系统二等奖47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智能体温助手二等奖48上海大学眼底智能诊断系统二等奖49华北电力大学列车库检轨道作业巡检管理平台二等奖50中国戏曲学院锵锵熊二等奖51西安理工大学E-ink智能电子墨水屏胸卡二等奖52西安科技大学警用智能眼镜二等奖53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精准医疗护理平台二等奖54西安科技大学智慧地下管廊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二等奖55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于区块链的DGMX智能电表二等奖56西北工业大学空中手势大屏交互系统二等奖57上海大学基于深度视觉的物流跟随AGV二等奖58华北电力大学电力设施热成像监测平台二等奖59湖南农业大学自适应节能路灯二等奖60南京工业大学营运驾驶员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二等奖61西安交通大学非铁磁性复杂曲面构件腐蚀及裂纹自动巡检装置二等奖62华北电力大学电空之眼――六轴无人机盘检仪二等奖63武汉理工大学互联网+海事应急资源管理平台二等奖6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胆石病职能诊疗APP二等奖65中南大学AR故事会三等奖66北京邮电大学基于LTE-V2X的智能网联驾驶应用三等奖67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图学教学APP三等奖68陕西科技大学蜂鸟智能非线性编辑系统三等奖69华南理工大学手机空中签名识别认证系统三等奖70中山大学林之音三等奖71重庆大学基于北斗卫星跟踪的车载罐体阀门监控系统设计实现三等奖72江苏师范大学AR欢乐绘图园三等奖73华侨大学超声波智能微雾控制系统三等奖74江苏大学厨房调味助手三等奖7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技人才大数据搜索引擎三等奖76重庆大学装配式预制构件物流调度APP三等奖77浙江理工大学ParkingCloud——智慧车位共享云三等奖78西安科技大学新能源箱变在线监测平台三等奖79西安邮电大学雅墨工坊三等奖80中北大学运动员实时动态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三等奖81烟台大学踪影三等奖82西安工业大学基于视觉的移动终端操控云门禁系统三等奖83浙江工业大学智慧生态教育创新实验室三等奖84江苏师范大学《初音》三等奖85西安理工大学知树三等奖86华北电力大学智能知识问答与家教平台--人人教三等奖87东南大学无线网络的智能之手三等奖8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多环境SLAM智能导航消防机器人三等奖89辽宁工业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个人医疗数据管理系统三等奖90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市场模拟实验平台三等奖91河南理工大学基于wifi探针的终端通信解决方案三等奖92西安邮电大学物联网智能云仓库三等奖93厦门大学掌上东盟三等奖94上海理工大学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家庭智能机器人三等奖95西北工业大学Wetrace冷链物流监控系统三等奖96浙江理工大学农虫伴侣APP三等奖97沈阳建筑大学闲时三等奖98西安理工大学智慧重合闸三等奖99华北电力大学移动网络信号质量检测系统三等奖100山东科技大学Smart智慧社区三等奖101华南理工大学iEnergy-智慧能源管理云平台三等奖102青岛科技大学基于铱星通讯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三等奖103国防科技大学基于移动终端的战车协同作战系统三等奖104上海交通大学米U智慧监管系统三等奖105中南大学基于FasterRCNN的地铁客流监测方法研究三等奖106西安科技大学基于移动终端和wife的智能家具设计三等奖107湖北大学掌上智慧农业系统三等奖108辽宁工业大学基于人脸识别考试辅助软件三等奖109河南科技大学晒我的(CyVOD)三等奖110北京邮电大学LiveMusic音乐会推荐App三等奖111西安理工大学智慧婴儿房监管专家三等奖1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端人体行为识别软件三等奖11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种蓝牙辅助纠正PDR的室内定位系统三等奖114上海海事大学爱轻诊:全球首款基于paddle框架的AI辅助诊断和管理app三等奖115三峡大学农业气象与环境监测系统三等奖116西安科技大学基于ARM9的人体目标检测三等奖117重庆邮电大学智慧养老监护系统三等奖118深圳大学基于牙齿咬合声纹的新型用户认证技术三等奖119武汉大学唇声相依,基于唇读和声音融合的语音识别系统三等奖120江苏科技大学币语三等奖121南京理工大学“Storm”智能轮椅陪护系统三等奖122三峡大学基于车联网的驾驶预警系统三等奖123北京邮电大学墨享三等奖124西安邮电大学易学——智能手写文本纠错助学平台三等奖125上海大学考霸三等奖126厦门大学i-Massage:您身边的AR按摩助手三等奖127广西大学享动——开启高校运动社交狂潮三等奖128中央民族大学基于对抗生成网络的古籍文献图像修复研究与改进三等奖129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据驱动背景下光伏电站的智能运维三等奖130郑州轻工业学院《有爱》辅助盲人出行app三等奖131浙江大学X-Spider三等奖132西安科技大学智能宠物服务终端三等奖133河南理工大学掌电校园电力综合平台三等奖134厦门大学图隐:基于云的图像敏感区域隐私保护三等奖135西安交通大学萌宠当家宠物寄养平台三等奖13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衣尚LIKEY——基于群体需求分析的实体商场转型移动终端应用设计三等奖137华中师范大学基于情感计算的智能冲奶机及手机应用三等奖138武汉大学基于安全TF卡的敏感环境移动终端加固系统三等奖139华东交通大学基于物联网的夜间防盗系统三等奖140广西大学“楼里人”APP三等奖141大连交通大学基于物联网技术LoRa的车站设备实时维保管理系统三等奖142华中师范大学基于眼球检测的眼控操作应用软件三等奖143陕西科技大学智惠农+三等奖144南京邮电大学基于NB-loT和RFID的智能物流一体化系统三等奖145中南大学基于TensorFlowLite的智能相册管理系统三等奖146青岛理工大学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行车记录仪三等奖147东南大学小饭移动餐饮系统三等奖14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βeltaGo--法律智慧服务者三等奖149西安科技大学基于人体异常行为识别的智能监控三等奖150上海海事大学低头卫士三等奖151郑州轻工业学院《灯影遗古》APP概念设计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序号学校指导教师1武汉大学张沪寅2武汉大学郭迟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罗志增4电子科技大学陈杰男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宋军6浙江理工大学张小波7上海大学高洪皓8厦门大学吴清锋9武汉理工大学熊盛武10西安工业大学吕志刚11江苏大学江晓明12济南大学陈贞翔13华北电力大学房静14浙江大学江浩15南京大学庄建军1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董学文
22
2018-10
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
2018年10月20日-21日,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67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58支参赛队伍经过现场展示、封闭答辩等环节的激烈角逐,经专家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审议,评选出了一等奖作品16部、二等奖作品48部、三等奖87部,评选出了24家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和16名优秀指导教师。10月20日上午,全国总决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盛大开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院校合作处处长范体宇,陕西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秘书长袁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银堂,大赛组委会、评审专家、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4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银堂致欢迎辞。他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勉励同学们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前行者、做服务国家需求的奋进者和创新创业的先行者。随后,评审专家代表、重庆大学曾孝平教授和学生代表、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乔雨先后进行发言。曾孝平教授代表全体评审专家庄严承诺,在评审过程中秉承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力求做到客观、有效和全面地对参赛作品进行评价;乔雨同学分享了参赛的缘由和体会,回望了赛前准备阶段中无数个默默备战的夜晚和那些与团队伙伴们一起相互鼓励、躬身实践的过程,并代表所有参赛选手宣誓,自觉服从评审评判,维护大赛纪律,严格遵守大赛规则。开幕式结束后,评审小组分别奔赴远望谷体育馆,参观作品演示情况;下午,所有参赛团队进行封闭答辩。10月20日19点30分,专家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评审工作实施细则》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产生办法》等有关要求,在听取各评审小组组长和特等奖候选作品完成人的汇报后,审议确定了作品等级奖项。10月21日上午8点30分,大赛第五次组织委员会召开会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院校合作处处长范体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高新波、工信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新生出席会议,各委员单位代表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组织委员会秘书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关于本届大赛的汇报,审议通过了作品等级奖项、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奖人和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10月21日上午10时,全国总决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隆重举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院校合作处处长范体宇,工信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新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高新波,赞助单位西安晟昕科技及广东盛路通信有关代表等400余名参赛师生共同参加了闭幕式。赵瑜助理代表主办单位作总结讲话。她指出,本届大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报名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作品质量也有大幅提升,有效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她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今天的研究生是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环节、人才培养全过程;她希望研究生要充分发挥年龄、知识、求新等优势,当仁不让地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建设网络强国、科技强国排头兵的使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勇攀科技高峰,“将激昂的青春梦想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为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闭幕式现场氛围热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采用“文艺展演青春,颁奖鼓舞奋进,路演引领创新”等形式,将西电学子的青春活力融入大赛闭幕式全过程,充分展示了新青年引跑新时代的创新精神和奋进力量,激发了参赛师生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至此,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27
2018-09
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参赛通知
关于参加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的通知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研究生和所在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吸引了来自118所院校(军队院校、科研院所)的621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初赛评审和公示,根据《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章程》、《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评审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要求,确定了参加全国总决赛的作品。为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时间安排(一)报到时间:2018年10月19日8:00—22:00。(二)离开时间:2018年10月21日中午12点以后。(三)其他各项活动时间安排详见报到时发放的有关材料。二、参加人员每支队伍可推荐2名参赛学生(且必须全部来自于团队成员)和1名教师(指导教师或带队教师)参加全国总决赛。三、报到地点(在各自入住酒店统一报到)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报到地点:皇轩酒店:西安市长安区郭杜十字南500米路西(早安林庄附近)聚鑫源酒店:西安市长安区郭杜新十字向北500米广云酒店: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老十字向东50米(樱花广场向西100米)注:具体入住酒店以通知为准。四、住宿和餐食(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第四届大赛的承办单位,为2名(含2名)以内的参赛学生提供免费的住宿和餐食(西安市内高校参赛同学仅提供餐食,不提供住宿),住宿地点为学校附近酒店。(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第四届大赛的承办单位,为1名参赛教师提供免费餐食,住宿费用自理。五、其他重要事宜(一)参赛学生请提前准备答辩时所用PPT,报到时拷给现场工作人员。(二)请自行准备展示作品所需要的笔记本电脑、插线板(如有特殊需求请自备)、显示器等作品演示设备,以及各种便于携带的宣传材料,请各参赛高校领队自带本校校旗一面,以便进行现场宣传。(三)布展现场为每个团队安排独立展位,展位长*宽*高尺寸为3m*1m*2.6m,每个展位预留2个空白海报张贴位,尺寸为90mm*120mm(竖版)。参赛团队可根据需要,按照大赛海报模板(见附件四)设计制作,自行印刷张贴。参赛团队作品演示所需要的其他材料,可根据需要自行携带。(四)为保障参赛学生和大赛组织委员会的合法权益,请填写《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确认函》(附件一)、《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知识产权保护免责声明》(附件二),并于2018年10月09日12:00时前将纸质版扫描件(须签字确认)发送至指定邮箱。未按时反馈或不同意以上内容的,将视同放弃全国总决赛资格。(五)为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第四届大赛承办单位将批量印制《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作品集》。如有意加入其中,请填写《<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作品集>征集确认函》(附件三),并在2018年10月09日12:00时前将纸质版扫描件(须签字确认)和word版同时发送至指定邮箱。未按时反馈的,将视同其放弃该资格。(六)所有参赛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应自行购买金额不低于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险。(七)报到其他事宜:参赛学生请持本通知及附件一、二、三、学生证或身份证到指定地点报到。六、联系方式(一)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指定邮箱:xdbmtds2018@126.com。邮件名称请以“学校+团队名称”命名,附件应包括:附件一二三(纸质版扫描件)、附件三(word版)、一张照片(用于作品集,建议是团队成员和作品的合影,要求:像素为3280(高)×4928(宽),分辨率300dpi,文件大小8至10M,JPG格式,尺寸为80毫米(高)×140毫米(宽)),以上材料压缩成rar格式文件,并以“学校+团队名称”命名。(二)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联系人:付凯元联系电话:029-88202308(三)请全体参加决赛的选手加QQ交流群,群号:537145787。附件请点击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2c9088a4660fe16a0166151bafa948b1下载。预祝各位同学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0
2018-08
“杰瑞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大赛决赛在成都举办
8月27-28日,“杰瑞杯”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大赛决赛在西南石油大学举办。本届大赛以“创新石油装备,人才引领未来”为主题,吸引了86所高校,1249支队伍的近5千名研究生参赛,经过专家初选评审,共有54所高校的245件作品入围全国决赛。经过作品展示、现场评审、答辩和路演等环节的激烈比拼,最终评选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共48项,三等奖171项,优秀指导教师奖42项,优秀组织奖17项。其中,来自西安石油大学的页岩气开发液压伸缩式连续油管牵引器、西南石油大学丁胞式高效传热管关键技术研究与成型装备研制等两部作品获得特等奖。决赛期间,举办了院士及企业家高端论坛、全国石油装备知识竞赛、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我国著名油气钻井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苏义脑院士作报告参赛选手现场演示并介绍参赛作品参赛选手现场调试作品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大赛赛题分为石油装备和通用装备两类,石油装备类主要包括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地热勘探开发装备,石油天然气集输装备和常规石油装备及工具等;通用机械类以低碳、绿色、环保、安全方向自主命题为主。为进一步紧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导向,促进能源装备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动能源装备科技自主创新,“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将于2019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参与学科也将拓展为涵盖油气装备、地热能装备、风能装备、海洋能源装备、生物能装备等多种能源装备科学领域。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国教育石油学会联合主办。本届赛事由西南石油大学承办、重庆科技学院协办。
24
2018-08
“豪森药业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决赛开幕
2018年8月23日上午,“豪森药业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决赛在中山大学隆重开幕。大赛组委会主席、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赵沁平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大赛组委会主席赵沁平院士参观学生作品展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152所高校(研究所)的1079支队伍、3654名选手报名参赛,经过初赛评审,最终来自5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9支队伍、逾500名师生参加决赛。8月23-24日,将经过作品展示、现场答辩、技术擂台、决赛路演等环节,产生等级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项。技术挑战赛参赛选手讨论算法创意设计赛选手调试参赛作品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分为技术挑战赛和创意设计赛。本届大赛引入代表超级计算技术领域国际领先水平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进行算法测试,将为参赛研究生提供国际高水准技术平台。创意设计赛包括政府命题、企业命题和自由命题,广州市政府和北京市政府为参赛选手开放了城市环保、交通、水务、规划等方面的政务数据,广州市政府还在共享单车治理、企业商业行为监督、城市绿色空间规划等热点领域设置了命题,引导参赛选手以城市管理者的身份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作品内容涉及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多个领域。决赛期间,举办了“智慧城市”高端论坛,邀请大数据专家涂子沛、复旦大学教授薛向阳和深圳大学教授江健民做专题报告。参赛师生还参观了“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二号是当今世界上运算速度第二快的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参赛选手表示高端论坛和参观活动既拓展了视野、也激发了爱国情怀和创新激情。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本届赛事由中山大学承办,江苏豪森药业集团独家冠名赞助。大赛闭幕式和获奖结果,我们将后续报道。
15
2018-08
“华为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获奖名单
现将“华为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华为专项奖、新思科技专项奖获奖名单公布如下:优秀组织奖(11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理工学院优秀指导教师奖(12项)奖项学校教师优秀指导教师奖北京大学鲁文高优秀指导教师奖复旦大学范益波优秀指导教师奖上海交通大学金晶优秀指导教师奖上海交通大学贺光辉优秀指导教师奖上海交通大学王琴优秀指导教师奖华东师范大学张润曦优秀指导教师奖浙江大学韩雁优秀指导教师奖电子科技大学李泽宏优秀指导教师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瑞优秀指导教师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马良优秀指导教师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曹运合优秀指导教师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朱樟明特等奖(3项)奖项学校名称队伍名称特等奖华东师范大学创芯303特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Berserker特等奖电子科技大学Power_804一等奖(10项)奖项学校队伍名称一等奖北京大学火眼金睛一等奖复旦大学宇杰队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LONB咚咚咚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ciri队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CoffeeKer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Cafer金闪闪一等奖浙江大学浙江大学ICLAB一队一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人行厦门一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C有、难一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烂番茄二等奖(27项)奖项学校队伍名称二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HIT_EE二等奖复旦大学大风车小队二等奖复旦大学复旦大学HEVC编码器队二等奖复旦大学达摩旦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飞奇峰队二等奖华东师范大学IC-101二等奖上海大学中心荣耀二等奖上海大学无辣不欢二等奖东南大学微力全开二等奖东南大学鱼虎蚊club二等奖浙江大学604小分队二等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芯飞young二等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燎原小分队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EDI_312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荣耀黑铁队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神探二等奖重庆大学SM9攻防小组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芯思路二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芯队二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奇异硕士—MasterStrange二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校不准二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芯起源二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仇者联盟二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芯蚂蚁二等奖宁波大学甬江白鹭林二等奖宁波大学鹏程天下2018三等奖(105项)奖项学校名称队伍名称三等奖北京大学北大百廿三等奖北京大学百廿E芯三等奖北京大学未名之芯三等奖清华大学小清芯三等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贵的OFDM三等奖北京邮电大学宽广护卫队三等奖天津大学JustDoIC三等奖天津大学芯向未来三等奖中北大学超越队三等奖大连理工大学做IC不会脱发三等奖哈尔滨工程大学accelerator三等奖复旦大学不怕你不行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点子王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指环王队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EE-MEMS三等奖华东师范大学IC-404三等奖华东师范大学创芯101三等奖华东师范大学恒“芯”三等奖华东师范大学芯片练习生三等奖上海大学PPYQ三等奖上海大学用心创造用芯三等奖东南大学东南大学ultra-lowpower三等奖东南大学吃瓜的ICer三等奖东南大学东南枝三等奖东南大学306创芯三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ruelDream三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聆听者三等奖南京理工大学南理工IC团队三等奖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自救小组三等奖江苏大学源之芯三等奖江苏大学创芯212三等奖浙江大学PE205三等奖浙江大学hwSec三等奖浙江大学芯源三等奖浙江大学ZJU_ICLAB二队三等奖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电力电子芯片团队三等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尧天三等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芯之火三等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文泽路老男孩三等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芯有灵犀三等奖厦门大学追梦三等奖青岛理工大学3LX三等奖郑州大学小火人三等奖武汉大学芯晴三等奖武汉大学北斗之芯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华科ICC312小队三等奖中山大学萤火虫队三等奖华南理工大学大吉大利三等奖深圳大学荔园光微三等奖深圳大学WE团队三等奖深圳大学ReadyPlayerTwo三等奖重庆大学“芯”之梦三等奖重庆大学重大滑动变组三等奖重庆大学TRN三等奖电子科技大学Memory三等奖重庆邮电大学信科七楼三等奖重庆邮电大学Traction三等奖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炸裂GO三等奖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芯时代三等奖云南大学云大信息小队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翼龙一号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暴击小火龙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西交Yteam三等奖西北工业大学不忘初“芯”三等奖西安理工大学IC-heart三等奖西安理工大学MangoMango三等奖西安理工大学肉夹馍三等奖西安理工大学Auto自创三等奖西安理工大学载流子队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WatchDog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追芯者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C三叉戟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RC-club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白芯火队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芯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尼队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芯电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电erNeverGiveUp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皮匠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deaCreatives三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芯的里程三等奖宁波大学NOICNOFLY三等奖宁波大学破密达芬奇2018三等奖宁波大学NoICNoLife三等奖宁波大学平步青云队三等奖宁波大学小猪佩奇登泰山三等奖宁波大学能源之芯三等奖宁波大学洪荒之力战队三等奖西安邮电大学加减芯三等奖西安邮电大学AlwaysOnChip三等奖西安邮电大学芯之所想三等奖西安邮电大学齐芯三等奖大连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团队三等奖中国科学院大学101男团三等奖中国科学院大学科迅芯天地三等奖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芯梦之队三等奖中国科学院大学ApolloSensor三等奖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simpleplan三等奖空军工程大学砺剑空天三等奖国防科技大学WZNY三等奖国防科技大学Aimers三等奖澳门大学澳门大学无线射频设计团队三等奖澳门大学濠江芯梦三等奖澳门大学InPoCit三等奖香港城市大学CALAS队华为专项奖(14项)奖项学校队伍名称特等奖重庆大学重大滑动变组特等奖上海大学无辣不欢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大学101男团一等奖重庆邮电大学信科七楼一等奖浙江大学hwSec一等奖重庆大学SM9攻防小组二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烂番茄二等奖浙江大学芯源二等奖上海大学中心荣耀二等奖重庆邮电大学Traction二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HIT_EE二等奖复旦大学不怕你不行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飞奇峰队二等奖重庆大学TRN新思科技专项奖(2项)奖项学校队伍名称新思专项奖上海交通大学ciri队新思专项奖复旦大学宇杰队
14
2018-08
“华为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圆满落幕
8月12日,“华为杯”首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颁奖典礼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500余名师生相聚厦门,经过了现场设计、分组答辩与公开竞演三个环节的激烈角逐,共评出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105项,优秀指导教师奖12项,优秀组织奖11项。本届赛事吸引了近8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54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专家初赛评审,148支队伍进入决赛。赛事受到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得到了集成电路相关领域知名院士的关怀与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厦门市火炬高新区、华为、中芯国际等行业企业的关注与支持。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黄宝印讲话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黄宝印同志出席颁奖典礼并讲话。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时代的鲜明特征、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强国建设的根本标志、拔尖人才的重要素养。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研究生教育是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主要源头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黄宝印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强化“问题导向、高端导向、需求导向、战略导向”,发挥导向和传导作用,通过大赛,传导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激发研究生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他在讲话中提到,设立创“芯”大赛,是应时代所需,应国家战略所需,希望参赛的同学们以参赛为起点,积极投身芯片产业发展、为“中国芯”而战,突破核心技术,助力“三个转变”,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成为新时代科技强国的“排头兵”。同时,他也倡议相关行业、企业发挥产业资源和应用技术优势,继续加强对中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研究生创新的关注和支持。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倪光南院士(右一)、大赛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陆建华院士(左一)颁发特等奖为服务创“芯”大赛,汇聚创新英才,成立了“创芯部落”,将为历年获奖学生打造一个信息共享,交流、互动、合作的社交平台,助力国家集成电路科技与产业领域核心、高端、精英人才的成长。成立参赛学生共享交流平台——“创芯部落”决赛期间,还举办了高端论坛、人才招聘会、企业参观、项目路演等活动,为参赛研究生带来高质量暑期盛宴。据悉,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队伍,还将获得流片制作支持和赴美参观学习的宝贵机会。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倪光南院士在高端论坛上做专题报告人才招聘会某展位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产学融合发展联盟等协办。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担任大赛组织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陆建华院士担任大赛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大主题赛事之一,是面向全国研究生的团体性集成电路顶级专业创意创新实践活动,旨在于推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战略支撑。大赛秘书处设立在清华海峡研究院。本届赛事由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理工学院、清华校友总会半导体行业协会承办。
07
2018-08
关于邀请参与“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调研问卷的通知
各位参赛同学: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办赛质量,更好满足研究生多元需求,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针对系列大赛设计了调研问卷。本次问卷调研将选择部分赛事分批次开展实施。问卷为匿名调研,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过短信平台和邮件平台两个途径同时发出,请选择其一回答提交即可。请收到短信或邮件的参赛同学于8月31日前完成问卷。感谢您的积极配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8年8月7日